国内钢市维持“钢价超跌、钢厂超产”现象时日已久;钢厂给人的印象几乎是越亏越产;在市场对钢厂如此不可理喻的行为惊愕之时,笔者确认为,持续高产,也许并不是钢厂的本意;时至国内非常时期,各级政府决为了保证经济数据的不继续恶化或许才是主因。如果此推断成立,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钢厂的粗钢产能就算下降,跌幅也并不会十分的明显。
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截止到6月20日,钢市成交不畅,商家报价较为混乱,其中6.5mm高线均价跌2元,25mm三级螺纹均价涨6元;5.5mm热轧板卷均价跌1元;1.0mm冷板均价跌8元;20mm中板均价跌7元;1.0mm镀锌板均价持平;0.47mm彩涂板均价跌15元;2.5窄带钢均价降7元;4寸焊管均价跌2元;108*4.5mm无缝管均价降10元;25#工字钢均价持平,25#槽钢均价涨5元,5#角钢均价持平,200*200H型钢均价跌9元。除需求难以释放之外,上游钢厂的不断高位产能消息,也是抑制钢价短期反弹力度的阻力。
钢厂连续数月保持190万吨以上高位生产速度,致使整个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成品钢材价格被迫易跌难涨。*终致使钢厂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之下。但是在贷款需求的诱惑之下,钢厂只能全力生产,保持钢企表现上积极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如此,方才能顺利从银行获取相应贷款,以便投资其他产业和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为,钢厂全力生产,仅仅作为一个融资工具而已,有摒弃钢市供求关系的意味。
另外一个原因,稳定市场份额,为以后的行情好转打好市场基础;钢厂之所以不愿首先减产、多选择观望他家先“吃螃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护已有的市场份额。为了防止已有市场在有需求的时候能够快速供货,为保证现有市场占有率稳定,钢厂宁愿通过一系列的订货、结算优惠政策补贴代理商,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市场。因为钢厂一旦停产,至少需要2个月以上的时间方能重新形成产能。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现如今下游需求不好,代理商也多以低库存操作为主;市场上库存风险相对较小,基本上转移至钢厂内部;在代理商纷纷将库存控风险的手法下,各大钢厂内部钢材库存已经接近饱和;为了清空库存继续生产,后期钢厂继续下调出厂价格已成必然。但降产显然并不是他们的首选。
据知情人士透露,钢厂逆市维持高位生产的*重要的原因,是和各级地方政府需要维持相对较好的经济数据有关。十八大召开在即;各级地方政府不允许经济数据太过难堪;所以会利用行政命令等一切手段要求辖区内的企业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旺盛;做给上面看的,至于会产生何种后果,暂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待敏感时期结束之后,相信各级政府会在各方面给予听话企业一定的补偿。
中国的钢铁生产企业以国企为主;这也就是为什么6月上旬全国钢厂的操作有分化趋向。大型钢厂产能不降反增,而小钢厂(也就是常说的民营钢厂)产能顺市下降;分析人士认为,钢厂之所以出现如此结构性的分化差异,除了小钢厂“船小号掉头”之外;双方各自承担的不同义务在此刻明显体现出来;国有钢厂必须完成“分摊任务”,而民企却不必受此影响。
中钢协*新数据显示,6月上旬重点大中型钢企粗钢日均产量为168.47万吨,较上旬增加4.5%,全国预估产能为199.94万吨,旬环比增加2.03%;其中小企业粗钢日产量则环比下降9.04%至34.74万吨。同时据笔者了解,在小钢厂纷纷加大检修计划的同时,多数大钢厂明确表示近期并无减产计划。如此,尽管整个钢铁行业减产呼声高企,但笔者认为6月中旬国内粗钢产量难以出现明显的回落。
综上所述,大中型钢厂坚持高产,导致全国钢材产能难以明显下降,后期市场供求关系依然表现出供大于求;钢价暂时无拉涨动力;另外;钢厂继续面临去库存化压力,后期一短时间内下调出厂价让利清库也将继续扮演主流,成品钢价被动下跌的因素依然存在。(中国钢铁现货网)